目录
❡前言
❡对比:死去的人vs二次元人物
❡生命的本质
❡人物是虚拟的,但爱是真实的
❡活多久?
❡最可怕的是遗忘
❡本系列的目录
❡前言
上世纪的电子游戏,大多是“玩爽就行”的设计。
而近二十多年来,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始侧重【讲述剧情】和【人物塑造】。
这两个要素有利于传播,还能增加游戏体验的维度和健壮性。
本系列就以具体游戏为例,来聊聊人物塑造的相关话题。
这篇博文先来谈谈:为啥要写这个系列?
❡对比:死去的人vs二次元人物
在现实中死去的人,其本质与虚构人物是一样的。
死掉的人失去了其【物理存在】,也没有了【自我意识】。
唯一能够证明ta存在过的,就是所留下的【信息】。
这些信息以“文字,声音,图片,视频,别人的记忆⋯⋯”等形式存在着。
没有人的信息能被100%完整无缺地记录下来。
不会有一个摄像头,能够从出生到死亡一秒不间断地跟随其进行拍摄。
实际上,每个人死后,留下的信息都是离散,且相当有限的。
我们从这些有限的信息中,了解这个人。
对比虚构人物,是不是很相似?
虚构人物同样没有【物理存在】与【自我意识】。
我们通过有限的信息,去了解它们的一切。
所以对于逝者,确实可以说他们是【去二次元了】。
换个角度想,一个人物理死亡以后,就与虚构人物无异了。
❡生命的本质
2月份的时候我写了【一篇博文】,聊了聊【生命】与【信息】。其中提到:
生命的本质就是【信息的传递】。
动物只能以基因为介质,而人类创造了文明。
如上一大节所言,就算是虚构角色,本质上也与死亡后的人一样,属于“可流传的信息”。
在游戏(或其他媒体)中塑造角色,就相当于是在创造生命。
❡人物是虚拟的,但爱是真实的
有不少人批判或矛盾纠结于对“二次元角色”的爱。
同为虚构角色,对于“文学作品”或“电影”中人物的爱,主流文化的接受程度则更高。
对于逝者——即已经不存在的人——的爱,会是真实的吗?
当然是的。
那么,对于与逝者【等价】的二次元角色的爱,当然也一样。
简短而言:
人物是虚拟的,但爱是真实的。
这可不只是meme而已。
❡活多久?
有句很经典的话:
人不是活一辈子,而是几个瞬间。
我一直认为:
每个人都像是一本书。
只有我们自己了解书的内容的全部。
而其他人,最多只能看到封面,以及扉页后的几张罢了。
这有限的了解就是他人对我们认知的全部。
对于自我意识以外的客观存在而言,这“全部”无非是“几个瞬间”。
那些给人留下印象,唤起感情,引发思考的瞬间。
在游戏中,我们通过故事来了解角色。
在角色收集类游戏中,每个角色通常会有若干专属剧情。
玩家会通过这些“瞬间”,来体会它们的存在。
❡最可怕的是遗忘
对虚构角色而言,它们从未在这个世界上物理存在过;
一上来就进入了人死亡以后的状态。
若是有人记住,有人讨论,它们的信息还能传续下去。
但是,如果一个虚构角色被人遗忘了,那么从“存在”到“信息”都会化作彻底的虚无。
说白了:它被从宇宙中抹除了。
不论是人设崩坏还是鄙弃唾骂,都只是小case。
对虚构角色而言,最可怕的是“遗忘”。
好了,下面就来详谈:“如何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”吧。
❡本系列的目录
为了方便阅读,把本系列帖子的目录整理如下:
3. 人物形象设计的几个层次
评论
发表评论